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低温天气致河北部分小麦死苗死蘖 专家建议毁种改种

低温天气致河北部分小麦死苗死蘖 专家建议毁种改种

来源: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0-4-28 15:41:37  阅读

4月28日讯 去年初冬,河北冬小麦遭受了较重的低温冻害,致使小麦较常年提早15至20天进入越冬期,导致小麦叶龄偏小、个体偏弱、群体不足。部分麦田播种较浅,秸秆还田的地块土质松软冬前镇压不够,减弱了小麦的抗冻性。又因今年3月份以来,河北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至2摄氏度,对冬小麦返青恢复生长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今年全省小麦苗情长势是近30年来最差的一年,824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出现死苗死蘖现象,20多万亩麦田需要毁种。专家建议,小麦毁种后可以结合土壤地力、种植技术水平、劳力情况市场行情等因素改种其他品种。

  河北4月份低温天气分析

  2010年4月11~26日,全省平均气温在1.7~12.6℃,除唐山局部地区外全省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低2.0℃以上,其中承德西北部、张家口东部、保定、石家庄和邢台三市西部较常年偏低4.0℃以上。期间,全省日平均气温仅2天高于常年值,其他时段中有5天较常年偏低6℃左右;40个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低值。全省区域平均气温仅为10.7℃,较常年偏低3.4℃,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低,是1961年以来第2低值年。

  4月26日,河北全省平均气温为9.3℃,较常年偏低5.9℃,省中部和北部24小时普遍降温4.0℃以上,其中张承大部降温在6.0~8.5℃之间。受降温过程影响, 4月26日全省共有47个县(市)达到寒潮标准,其中36个县(市)达到强寒潮,主要分布在张承地区和保定部分地区。

  低温天气对冬小麦的影响

  近日,国家气象中心与河北省农业气象中心、北京市气候中心农业气象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赴河北实地开展冬小麦受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初冬河北冬小麦遭受了较严重的低温冻害,致使小麦较常年提早15至20天进入越冬期,导致小麦叶龄偏小、个体偏弱、群体不足。部分麦田播种较浅,秸秆还田的地块土质松软冬前镇压不够,减弱了小麦的抗冻性。气温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河北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至2摄氏度,对冬小麦返青恢复生长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河北冬小麦苗情整体弱于常年,绿度值偏低。小麦有效分蘖较正常年份偏少1-2个,亩穗率偏低2成左右。而3月23日召开的河北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信息显示,今年全省小麦苗情长势之差多年少有,是近30年来最差的一年,824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出现死苗死蘖现象,20多万亩麦田需要毁种。

  按正常年份,小麦6月份已经着手收割,如今“麦娃”不见,石家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通过实地调查和会商,建议广大农民小麦毁种后可以结合土壤地力、种植技术水平、劳力情况市场行情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一些蔬菜、油料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进行补救,或者种植一些春大豆、糯玉米、春甘薯等粮食作物。

  4月中旬以来,河北省南部冬小麦开始进入拔节期,较常年偏晚4~11天,持续的低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冬小麦生长,影响了春播进度。据4月18日土壤墒情测定结果,大部麦田土壤墒情较好,仅保定、沧州、邢台、邯郸四市局部麦田存在旱情。

  未来春耕工作建议

  目前,冀南部冬小麦开始进入拔节期,发育期较常年明显偏晚,由于未来气温偏低对春播不利,建议各地麦区及时中耕锄划,增温保墒,根据冬小麦长势,适时追肥,促进小麦快速生长,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冬小麦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具体工作需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控,有效减轻病虫危害;高度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关注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注意防灾减灾,过好“倒春寒”、干热风、倒伏三个关口;针对今年小麦生育期推迟、收获期集中,夏收夏播农时季节紧的实际情况,需精心组织农机跨区机收机播作业,突击抢收抢打、确保颗粒归仓。

©2009 http://www.wsgj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