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中国粮食亿万斤目标受干旱低温考验

中国粮食亿万斤目标受干旱低温考验

来源: 网络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0-4-6 11:42:31  阅读

中国粮食亿万斤目标受干旱低温考验
今年从春节开始,气温一直处于忽高忽低状态。热的时候,一路窜到六月天的温度,可是一旦冷空气来袭,气温又一下子回到10度以下,甚至逼近0度,让人捉摸不透。天气的反常,不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农作物造成不小的影响。全国各地都有预兆,粮食可能会顺势减产。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中温度湿度参数的测定,我们推荐使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温湿度记录器/温湿度仪或者温湿度巡检仪,这种仪器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速,是手持式,可以直接拿到田里,当场就可测出结果。另外如果还要测出环境中风速的大小或者方向,可以用风速计 ,文中所推荐的风速计,最多可储存60000条数据,数据大,方便前后比较。多参数环境记录仪也是不错的一款仪器,它可以一次性测试多组数据。
从江南水乡到黄淮平原、从西南旱区到东北边陲……一场力争夏季粮油丰收的关键之役,正在广袤的田野里打响。
粮食丰收与否不单是数字的多多少少,更是国家管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举。
全国平均气温近22年最低值
近年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全国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在来之不易的成绩面前,我们更要看到,我国农业生产依然存在众多复杂而严峻的因素。
当前,干旱、低温等异常气候正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在农业生产“六年丰”的成绩面前,个别地方抓粮、种粮的劲头有所懈怠。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企业用工增加较多,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紧缺,给春耕生产特别是春季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带来较大困难。
从支撑农业的条件看,一些“三农”学者认为,6年来全国粮食面积恢复增加了1.44亿亩,继续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基础脆弱、科技薄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
此外,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既要发展粮食生产,又要发展棉花、油料、果蔬、花卉等经济作物、保证工业原材料供应,统筹发展难度很大。
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2009~2010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减少2%、消费量增长1.8%。国际农产品价格除主要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外,还受到石油价格、货币汇率、投机资本、国际流动性状况等因素的复杂影响,走势难以预料。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的确有点不寻常——大部分地区入冬时间早、气温低,全国平均气温是近22年来的最低值。
在异常气候影响下,全国农业生产形势不乐观。农业专家说,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北三个区域的小麦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九成。由于长时间的低温,导致积温减少,小麦生长量不足。旱灾肆虐的西南地区冬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减产已成定局,春播、春种难度增大。
专家表示,今年是自2004年以来苗情最差的一年。
补贴政策提高
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道考验就是夏粮能否丰收。由于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夏油产量超过全年油料产量的五分之二,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抓好了春季农业生产,才能把握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
政策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一系列重大举措已经出台——
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在重点粮食品种收购上,已明确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每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均比去年提高0.03元;每斤早籼稻提高0.03元,中晚籼稻提高0.05元,粳稻提高0.1元。
此外,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对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冬小麦弱苗追施拔节肥给予补贴。
这些稳粮增收的好政策向全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政策好还需人努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农业部将继续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2009 http://www.wsgj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